西港胡麻

西港胡麻


2021年秋,我們一家正式移居到台南西港。



明明沒有務農(或是尚未,who knows?),卻與這一望無際的芝麻田當起了鄰居。



在這片平坦遼闊的田野風光之下,到處可見開著小白花的植株,柔柔在風裡搖曳。

從小到大吃過這麼多的美味麻油料理(最懷念麻油紅蟳了),原來這就是胡麻植株的青春時期啊。


31D31C00-3BDC-485A-AA87-8C046F099CC6-12249-0000050AB598E20F




要說起麻油料理,應該每個家庭都有一道拿手的家滋味。

冬天餐桌上的麻油煎蛋、麻油雞、麻油麵線、麻油腰花.....

熱呼呼又濃郁到可以穿透牆壁,飄香到隔壁鄰居家的麻油料理,在冷颼颼的天裡,比什麼都還來得撫慰身心。




早期(你我都可能還沒出生的那麼早期),

位於曾文溪北岸的西港有能供應全台將近8成以上的胡麻產量。

可惜到了現在,因為作物轉型、農地面積減少(變成住宅建案與廠房)等原因,

目前市售的麻油有9成以上都使用從泰國等地引進的胡麻,真正的台灣本地產麻油已經連10%都不到。




初次認識阿山伯父與伯母,是在我們剛搬到新家不到一週的時候。

那天傍晚,我們正在嘗試搞懂房子外部的電箱設計,還有怎麼牽網路線之類的問題。

騎著腳踏車的阿山伯父經過,停下來悠悠的告訴我們線路該怎麼拉最恰當。

我們滿臉崇拜的跟阿北道謝,才知道原來他老人家以前是台電員工,退休後開始種起胡麻,已經十幾年了。

阿北回家吃飯了,過了一會兒換成伯母出來散步,手上還帶了一瓶自家製造的黑麻油要讓搬家搬到人仰馬翻的我們補一下。


於是那天晚上,我就用這瓶新鮮的黑麻油,搬出土鍋煮了一鍋香噴噴的高麗菜飯。

雖然剛到新環境不久,心和胃都覺得被接納與照顧了。


DSCF1565





今年入秋後,阿北一如往常忙完農事後騎車經過。

閒聊了幾句,叫我捧走一堆他剛從田裡挖起來的小地瓜(那真的無敵香甜鬆軟的)。

他也豪爽答應讓我們當跟屁蟲,跟著他下田紀錄,也因此有了『食通信』的第一篇文章。

謝謝阿北,也謝謝這片土地。






阿山伯父與他的胡麻田

2


為什麼台灣本產的麻油越來越稀少?

阿北說:『阿哩誇麥,金罵有哪個少年人願意安餒艱苦農作?』


4


1



割起來的胡麻植株,會先綁立成帳篷的樣子,在田裡把水分確實曬乾。

23


整齊劃一的褐色帳篷,胡麻的種莢在大地上吸飽滿滿的秋冬陽光。

(如果人類那些鬱悶潮濕的煩惱也能這樣曝曬,想必會變得很乾爽吧)

7



看得出來阿山伯父已經七十幾歲了嗎?

他年輕時可是天天騎腳踏車從西港到市區的六甲頂上班,而且還組了足球隊!

16



一個早上就這麼來來回回把曬乾的胡麻抱過去集中準備敲打果莢。

15



同一塊田如果連作(連續種植)太多次,到了第三年開始胡麻長勢就會變得很差。

所以,明年就要另覓新的田種植胡麻,讓土地好好靜養一下。

8




確實曬乾之後,用棒棍敲打種莢,讓胡麻籽掉落下來。

12


初次篩去雜質。

14


在田裡收集到的胡麻籽,濾過第一次雜質之後,回到三合院裡還得再用篩子過篩一次。

20



黑黑亮亮的種籽們,收集好了就準備裝袋載去信任的油廠榨油了。

阿北講到這一趴的時候總是特別得意。

他說有很多人到了榨油廠,還是會用不同的比例去混一些泰國麻,才能獲得更好的利潤。

泰國麻也不是不好,要比香氣,它也是可以很香。

差別就在只要放了超過3、4個月,那個難聞的油耗味就跑出來了。

但是,百分之百的在地純麻油,可以放上個一年半載都不會有問題。




他最常對我們講的一句話就是:『我生意是袂做一世人的,謀勒亂來誒。』

22




真的,謀勒亂來誒。

如此仰賴人力,機器無法取代的美好產物,絲毫不能亂來。

才能讓家家戶戶飄散出來的麻油味,多了一點人情義理和土地香。

19


                                                                                                                                     2022.12